返回

 

安塞民间绘画线描手稿 

陈山桥

 

    安塞民间绘画以其古朴的造型,热烈明快的色彩,独特的地域风格,在全国众多的画乡之中独树一帜,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一株奇葩”。而安塞民间绘画的草图----铅笔线描手稿,同样是十分珍贵的艺术品,是研究陕北民间文化的第一手资料。

白凤兰  《下梨》 曹佃祥  《大公鸡》 曹佃祥  《说书》 常振芳  《说书》

    安塞民间绘画手稿出自六七十岁老大娘们之手,他们都是从农村普查出来的剪纸高手,而且刺绣、捏面花、画炕围画等样样在行,对民间艺术有着很深的造诣。记得是在1980年3月,为了探寻“农民画”发展新路,在剪纸创作班上,试着让白凤兰大娘画一幅有生活情趣的画稿。白凤兰大娘放下手中的剪刀,拿起不太习惯的作画工具----铅笔,就在白纸上画了起来。只见她那颇于稚拙的用笔,不擦不改地画出了一棵大梨树,十分茂盛丰满,占去了画面的三分之二;树下有撷梨的老汉,有抢吃梨的猪儿鸡儿。最让我激动的是那随意的构图,稚趣的铅笔线,加上那地道的民间艺术造型,组成了特有的民间绘画语言,是一幅完美的铅笔线描画。也就是这幅画。为开展安塞农民画活动找准了自己的路子。
    1980年7月全县三十多位老大娘云集县城,首次举办了以农村老大娘为主体的“农民画”创作班,成为延安地区群众文化上的重大新闻。
    创作班上,让大娘们用五天时间画草图。我在辅导的过程中,专心欣赏着每位大娘的起稿办法。曹佃祥大娘好象对铅笔并不陌生,拿起铅笔只管画。她画了一只“大公鸡”,先画出了一个大轮廓,象一幅剪纸外造型。然后从头部开始仔细地画。那明格睁睁的眼睛,威武的鸡冠,美丽的鸡尾,雄健的鸡爪。自由流畅的线条,使鸡的每个毛发都充满了生命和活力。她画完草图,很自豪的
对我说:“我画了个毛腿子大公鸡,可威武了,可好看了。”1987年创作班上她画了一幅《说书人》的草图,我让她在宣纸上过了
一张稿,再让她用毛笔勾线的办法画出来,效果很好,很象中国画中的白描,但又非常原始,使我产生一种联想,这可能就是我们民族绘画的母体吧。当时在场的中央美院民间美术系的研究生吕胜中爱不释手,反复研究临习。后来这幅画被一位美国客人高价购走,至今我还对这幅画被卖感到惋惜。

潘常旺  《牛姑娘》 潘常旺  《婆姨》 张风兰  《葡萄树》 常振芳  《锅围图案》

    73岁的常振芳老人和71岁的潘长旺老人是用线作画的高手,她们的线描手稿十分生动,而且每幅手稿都能画的很完美、很精致。常振芳也画了一幅《说书人》同曹佃祥的《说书人》却是两种不同风格。曹佃祥的《说书人》用线简洁,风格质朴,而常振芳的《说书人》用写意的方法处理。有趣的是,她把盲艺人的一只眼晴画成了一只飞舞的蝴蝶;把说书用的三弦中的装饰画成了有生
命的鱼、龙、乌等动物,周围的娃娃、鸡、猫等专注地听着,十分亲切。她在用线上比较繁丽,刻画的深入精到。主要部分用线简练,次要部分繁复,长短线交替使用,使画面丰满而富有变化。潘长旺的线描手稿造型优美,线条疏密得当,有些稿很象木版年画线描画稿。
    张凤兰大娘起稿,她习惯用剪刀。先剪出大的造型,然后用铅笔摹到稿纸上,再在其中添枝加叶,精雕细刻,随意挥洒。所以她的绘画造型显得很大气,构图也很紧凑。

曹佃祥  《白菜》 曹佃祥  《锅围画》 张凤兰  《丝绸之路》 薛玉芹  《鸡羊树》

   
    我很喜欢老大娘们画的线描手稿,经常找来欣赏研习,有时把画家们的白描画册、民间木版年画线描画册找来对照着看。首先感觉到的是造型观念的不同。他们完整的承传了原生美术造型观念,融树木花鸟、动物、昆虫于单纯的形象之中,“画花就是画世界”是他们的绘画意识,也是“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的思想在他们思想中的反映。借用一个简单的造型,追求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或是情爱的象征,或是吉祥的祝愿,真诚的抒发自己对幸福生活的析盼。剪纸是民间美术的造型基础,老大娘们学民间美术
都是从剪纸开始,所以剪纸造型观念影响到民间美术的各个方面。剪纸外形的简练明了变形夸张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了安塞民间绘画独特的绘画语言。
    线是我国传统绘画重要造型手段。在我国绘画史上,用线造型可追朔到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彩陶、洞窟壁画、摩崖石刻。我国最早具有独立意义的中国画----长沙战国墓出土的帛画已显示出相当成熟的线描造型功力。做为母体艺术的民间美术,仍就保持着这种原生美术的用线趣味。在陕北边远农村,至今能见到的炕围画、锅围画,都是以线为骨。安塞西河口乡山王河村,较完整的保留着出自一位老婆婆之手的炕围和锅围画,象一幅壁画带。内容是传统纹饰“花盆坐双葫芦”、“十二莲灯”等组成,用填色勾线的传统方法画成。最精彩的是那自由奔放的墨线,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在老大娘后来的创作中,凡在全国能获大奖的作品如《牛头》、《毛猴抽烟》、《伏虎》等都发挥了线的作用,表现出了民族民间艺术特色。
    老大娘们线描手稿中的线没有什么讲究,她们拿起笔“尽管画”,画到那算那,无拘无束十分随意,不擦不改,一次性画成。所以各自在用线造型中也就融进了各自的感情痕迹。在线的疏密处理上,用民间美术特有的创作方式装扮抒发自己感情的各种纹饰,不但使画面内函深邃、宏大,也巧妙地处理了线的疏密关系。
    安塞民间绘画线描手稿早已超出了起稿的功能,而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神奇的魅力,成为艺术形式的本身。民间美术是原始造型艺术的延续,民间绘画中的线是我们民族绘画的根。

 

 

相关内容
安塞,中国艺术之乡 安塞民间美术人文环境论 搂兜
安塞县和安塞人的光荣与骄傲 民俗与民间艺术 安塞胜可游
安塞农民画 东方毕加索之作 陕北剪纸艺术新探 安塞秧歌
安塞民间美术印象 历史的积淀,民族文化的凝聚 高原吹手
滚滚黄土煽情的安塞腰鼓图片 安塞人窑洞  蛇盘兔
信天游的旋律吸引人的想象力 安塞女人像首歌    安塞民间泥塑
论安塞民间绘画艺术 民俗与民间艺术    针扎
黄土地艺术 扳旱船   古塞芦子关
民间美术辅导者断想 蛋壳镶嵌画  坐帐花
安塞民间绘画的风格 安塞炕围画    布老虎
陕北行,八十年代西行漫记 陕北行,九十年代西行漫记(1)  

Copyright © 2004 mgya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马国玉剪纸艺术创作室 2004
陕西省延安市马国玉民间剪纸艺术创作室: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工会四楼腾达公司
电话:0911-2937397 手机:13991783976 Email: ydm2686@mgyart.com  邮政编码:7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