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民间美术人文环境论 杨宏明
|
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黄河流域的安塞民间美术,被誉为“群芳母亲”、“具有世界性语言”。在这古老而质朴的民间美术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是研究中华民 族生存史、发展史的“现代文物”和“活化石”。它的发掘和光大,是一代文化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1979年隆冬,陕北高原严寒料峭,文化馆美术干部顶着寒风下到在村,逐村逐户对民间美术作者进行全面普查摸底。普查工作十分艰苦,在沟壑纵横、交通不便的山村,翻山涉水,全靠步行。有时美术干部为普查一个作者而要往返几十里山路。十一月下旬,正在农村普查的美术干部,要去一个山村普查一名“花匠”,却遇上一连几天的纷飞大雪,山路难走。雪并没有挡住美术干部一腔热血铸成的事业心。当时,陕北农村生活仍极其艰苦。美术干部在一种责任感面前,忘掉了整日徒步跋涉的疲劳,忘掉了冬夜的寒冷,在土炕上,在麻油灯下,整理着快要被黄土埋掉的民间美术珍宝。同时,美术干部也认识到安塞民间美术的危机性。它自生自灭,人逝世了美术品也就带走了,如无人收集整理,老人不创作,青年人又不会,将会形成民间美术的“断层”。如果不抓紧挖掘,一旦失传,将会上愧对祖先、下愧对子孙。 经过全县大普查,发现了70多名民间美术高手。身体较好,能来文化馆参加创作的骨干作者47名,其中五十岁以上的仅有且17名。在文化程度上四十岁以上除李秀芳认识几个字外,其它作者均未上过一天学。近年来,通过培训,现已组建了100名剪纸、100名绘画创作、80名捏塑、刺绣的妇女创作骨干队伍。在她们的艺术造型中都表现出极富个性的艺术特点。 要使安塞民间美术有所发展,就必须重视妇女创作队伍的建设。县委、县政府和文化部门先后拨专款举办了15次创作班。每期创作学习班多达四、五十人,是作者们出作品的一次“笔会”。 安塞民间美术活动的开展,在重视妇女创作队伍建设的同时,重要的是组织和辅导。每次创作班我们都把主要精力用于启发作者创作出失传的传统技艺的发挥上,突出个性风格特色。这项有效的工作不仅奠定了安塞民间美术与其它美术迴然不同的风格。同样,在这支由妇女组成的创作队伍中,表现出的是对艰苦生活条件的克服精神。 安塞民间绘画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全国独树一帜。老年作者张凤兰、常振芳、潘常 旺、高金爱始终保持自己的风格特色,画出了一批具有传统色彩的作品。张凤兰的《毛猴娃娃》,潘常旺的《十二生肖》,常振芳的系列画《十二属相》等作品各具特色,对动物赋予了人的个性和灵性,显得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这些作品在手法上淳朴率真,在色彩上艳丽而强烈,在构图上古拙而独特,作品遂于民间化,艺术纯粹、风格个性明显,主题内容集中,显示出民间美术不可效仿的独特艺术魁力。中青年作者中,李秀芳的《山村腰鼓队》;薛玉琴的《鸡踏蛋》;候雪昭的《桥上桥下》;李福爱的《临走送你一双鞋》;王如芳的《农家八月》;王西安的《骆驼山》;王朝辉的《硷畔》等作品颇有新意。在反映生活内容上视野开阔,艺术表现能力明显,她们的作品不但有了传统手法的痕迹,而且色彩丰富、协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安塞民间美术之所以在民间艺术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正是它浑厚的民间传统根源优势之所在。 安塞地域偏僻,环境闭塞,要让外界了解安塞,只有在艺术本身上下功夫。在艺术上我们注重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使一批具有浓重历史文化色彩的民间美术作品出现,引起了文化界、历史界和民间美术界的高度重视,为安塞民间美术作品走出山门,走向世界开辟了道路。安塞民间美术的挖掘成果,很快受到民间美术专家们的关注。80年在北京展出后,它的淳朴的地方特色吸引了中国专家和学者,吸引了美术界人士和游旅客人。81年春节,西德研究东方民间艺术的中央美院留学生白云台女士来到安塞,对安塞民间美术产生了极大兴趣。8月份,法中友协民间艺术与传统考察团来到安塞参观考查民间美术。近年来有33个国家和海内外3000多名学者和艺术家来安塞参观考察安塞民间美术。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沈阳、四川、河南、浙江、湖北、安徽等地的艺术院校和单位多次组织师生来安塞考察学习。 李秀芳、王西安、侯雪昭先后到法国、菲律宾、奥地利等国现场表演安塞民间美术技艺,受到国外美术界人十的高度赞誉,大获成功。通过走出去,迎进来的办法,使安塞民间美术不断与外界进行交流。安塞民间美术先后应邀到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深圳、南戴河等城市多次展出。新闻媒介也多次对安塞民间美术进行介绍和报道。《人民日报》、《人民画报》、《陕西画报》、《美术》杂志,《人民日报(英文版)》、台湾《汉声》杂志、香港新晚报等做了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上海电视台、西安电影制片厂、中央新闻纪录片厂、中央电视台第二演播室等进行了专题介绍。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延安剪纸》、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延安地区剪纸艺术》收入安塞剪纸134幅、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及各大艺术院校收藏安塞民间美术作品1000多幅,国外博物馆收藏近600幅。《中国美术全集》也收入3幅,从而提高了安塞民间美术的知名度。 安塞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永不枯竭的生命力。艺术贵在继承、发展和创新。安塞县的民间文艺工作者将本着以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艺术为己任,挖掘、整理安塞民间美术。深层次地对全县民间美术作者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发现人才,培养新人。同时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做好继承与发展工作,使安塞民间美术象扎根于黄土地的山花那样质朴可爱,顽强而又富有生命力。 (作者原系安塞县文化文物馆馆长) |
Copyright © 2004 mgya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马国玉剪纸艺术创作室 2004
陕西省延安市马国玉民间剪纸艺术创作室: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工会四楼腾达公司
电话:0911-2937397 手机:13991783976 Email:
ydm2686@mgyart.com 邮政编码:7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