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安塞秧歌

生刚

 

    安塞秧歌,是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民间歌舞。每逢过年或喜庆的日子,城镇农村都要闹秧歌。
    安塞秧歌流派众多,各具特色,最有特点的当数走灯秧歌、排门秧歌、过街秧歌。内容有打腰鼓、扳旱船、骑毛驴、耍扇子、舞绸子,其牌场不下百余种。
    过去,秧歌一般由伞头、吹手、腰鼓和“扭家”组成.“扭家”即伴舞者,均为男扮女装,妇女不得参加。每支秧歌还有蛮婆蛮汉殿后,蛮婆蛮汉的表演别开生面,别具一格,大概是学旧时异族人的举止吧,着白衣、红色裤子,手执笤帚当扇,提一油葫芦,走路丑态百出,扮象滑稽,最能吸引观众。每到一院落演完后,执瓶向各户收清油(小麻油)供正月十五晚上转灯用。
    到现在逐渐增添了旱船、骑毛驴、耍狮子、推小车、踩高跷、耍扇子、大头娃娃等,姑娘媳妇也参加了秧歌队。
    秧歌队的领头叫伞头,伞头一般要具备“三才”即人才、文才、口才,其手举一花伞或木制的倒斗型灯笼,秧歌队如何走,变什么队形,扭多长时间,唱什么词调等,均由伞头决定,一名好的伞头,要风趣活泼、见机行事,尤需能触景生情,即兴编唱。
    秧歌队每到一处,在伞头的带领下,先走大园场,再交换各种队形,组成各种图案。常见的有;踩四门、卷菜心、扭麻花、蛇盘九颗蛋。最复杂的要数十二连灯,秧歌队人少或伞头经验不足者,不敢贸然变此花样。大场子走完后,即为小场子,由腰鼓、水船、跑驴等轮番上场,以腰鼓最受欢迎。
    表演完后,伞头要根据周围的环境,很快编出恰当的秧歌词祝贺,准备好了以后,伞头将伞轻轻一点,锣鼓点落下,嘹亮的歌声便响起来,最后一句是全体队员和着伞头唱,接着锣鼓又响起来,主人放炮相送,秧歌转着出院。
    安塞人闹秧歌,一般在腊月二十以后开始组织人员,训练几天。待过年后,从正月初二起闹秧歌。老百姓认为,正月动动响声,全年安顺。秧歌队开始“沿门子”即挨门挨户拜年。主人以各自的经济力量摆烟、酒、糖茶以示招待。除此而外,还给人民币,旧时给米,多少不等,以资助活动费用。到哪村拜年,由哪村安排食宿,有的秧歌队从正月初直拜到二月初,“龙抬头”动了庄农才罢休。
    凡闹秧歌的地方均转灯,各地时间不一,有正月初六、初七、十五转的,也有二月二才转的,若定下日子,事先选定灯场,准备灯,结扎灯场彩门等。转灯是秧歌最红火的表演形式,此时,观众也可参加,称观灯;当地群众对观灯兴致很浓,夜幕降临即到灯场,有的甚至从十余里路外赶来参与活动,人少秩序好时,每人可转两次,观灯人多时容易挤坏灯场。转灯中有一些迷信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已被革除。
 
 

                                

 

相关内容
安塞,中国艺术之乡 安塞民间绘画的风格 安塞人窑洞
安塞县和安塞人的光荣与骄傲 安塞民间美术人文环境论 搂兜
安塞农民画 东方毕加索之作 民俗与民间艺术 安塞胜可游
安塞民间美术印象 陕北剪纸艺术新探 高原吹手
滚滚黄土煽情的安塞腰鼓图片 历史的积淀,民族文化的凝聚 蛇盘兔
信天游的旋律吸引人的想象力 安塞女人像首歌    安塞民间泥塑
陕北行,八十年代西行漫记 民俗与民间艺术    针扎
陕北行,九十年代西行漫记(1) 扳旱船   古塞芦子关
论安塞民间绘画艺术 蛋壳镶嵌画  坐帐花 
黄土地艺术 安塞炕围画  布老虎
民间美术辅导者断想 陕北行,九十年代西行漫记(2)  

Copyright © 2004 mgya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马国玉剪纸艺术创作室 2004
陕西省延安市马国玉民间剪纸艺术创作室: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工会四楼腾达公司
电话:0911-2937397 手机:13991783976 Email: ydm2686@mgyart.com  邮政编码:7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