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信天游不断头

曲径

—记陕北民歌大王贺玉堂

    西北黄土高原,一片广袤雄浑的土地,由一片凝固不动的海,永远吸引着人们的想象力。无论谁走上这片土地,都会被一种激情所占有,这就是信天游的旋律。
    一位诗人给这里的一位民歌手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你的歌声把多少人吸引征服/连续高歌四小时嗓音不哑/谁不惊叹你这少有的天赋/你的歌有黄土地的特殊风韵/陕北人最爱这硬铮铮的艺术…”
    歌者是“民歌大王”贺玉堂,一位黄土地土生土长的汉子,站在你面前,象一棵红腾腾的高梁一样朴实。
 

一、信天游好象没梁子斗
    甚时侯想唱甚时侯有

 

    1986年岁末,典雅的中国音乐学院里举办大型音乐沙龙,由《光明日报》社和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西北民歌手贺玉堂专场演唱会,倡导民歌自然生动的表演形式,无伴奏演唱。刚刚参加完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的贺玉堂,一口气唱了几十首陕北民歌,首首引来的都是热烈的掌声。这村野之声第一次给充满现代感的大都市吹进了一股西北风。人们惊奇了,200多名首都音乐界人士和新闻记者为他那高亢、深长、悠远的歌声所打动,那奔腾而来的嗓音使人联想到那奔腾不息的黄河……
    贺玉堂的祖父叫贺加表,一个陕北受苦汉子,当时就是安塞地上的民歌手。老汉拦着羊群在山坡上漫走,常常忍耐不住山野的寂寞唱几声山曲儿。“山曲儿好象没梁子斗,甚时候想唱甚时候有。芝麻黄芥能出油,信天游里甚都有……”小时候,贺玉堂跟着羊屁股走,他懂得信天游里甚么都有。
    他唱着信天游从黄土地走出,有一位老民歌手令他崇敬不已,那就是已故的陕北著名民歌手李有源。佳县农民李有源在一天早晨去黄河边驮水,途中看到东方欲出的红日,唱出了著名的陕北民歌《东方红》,那时伟大的毛泽东正在陕北高源上生活和战斗,李有源唱出的那颗红太阳成了中国革命胜利辉煌的前兆。民歌,是神奇的。
    他常想着那位平凡的陕北农人,想他也有一幅好嗓子。他直唱得群山应合,直唱得大地回声不绝……
    他坚定了对民歌不懈追求的信心。
 

二、圪瘩子犍牛捎铺盖
  欢欢喜喜走安塞

 

    民歌大王贺玉堂生得中等身材,黑红脸膛。坐在陕北人中间,你会猜想他是那种被太阳晒黑了脸的足劲后生。在农村的红白宴席上,他常常被请作座上客。他不喝酒,朋友就请他唱,或者是对唱;他一首歌,饮者一杯酒。常常是不等歌者唱红,喝酒者已烂醉如泥。陕北农民箍新窑合龙大吉,他用歌声祝贺。垴畔上畔下全站满了听歌的人。
    他的歌,带来了《王贵与李香香》、《兰花花》自由新鲜的爱情故事,带来了情感,带来了享受……他不论走到那里,都是唱不完的歌。旷远博大的黄土地,产生的艺术总是那么强烈,那么纯粹。

    在高原上,他的歌响遏行云.
 

三、红腾腾的高梁黄土里长
谁不知有个贺玉堂

 

    如同魔力,他的歌使无数人沉醉。天赋的嗓音回归到黄土的世界,象鸟翼伸展在天空。
    那年,陈凯歌携《黄土地》剧组来安塞拍摄镜头。他一唱唱了三个小时,直唱得热泪涟涟,欲罢不能。他在这部影片中被陈凯歌安排了角色,扮演了个穷汉,出现在婚宴的酒席上。他唱道:“二锅头烧酒掏钱买,一样的朋友一样待。一样的烧酒一样的菜,一样的朋友一样待……”用民歌渲染着黄土高原浓郁的生活风情。
    “婚宴上的民歌实在感人。”台湾《中国时报》评论电影《黄土地》时这样称赞他的歌声。
    日本当代著名电影评论家佐膝忠男为他的民歌所沉醉;“……突然响起的歌声是那样美妙,民谣的旋律是那样悠扬,我顿时屏息静听,而且完全被这部影片所吸引。”
    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开始称他“贺歌仙”,只要你随便点起那首陕北民歌,他都会唱。人们为他的歌声所称道。
 

四、黄河畔上的灵芝草
  长得不高生得好

 

    1984年12月,贺玉堂被邀请到西安音乐学院讲学。在讲台上,在校园里,无处不响起他的歌声。民族文化与黄土民歌的吸引力,产生了超乎寻常的魁力。
    1986年9月,盛况空前的“黄河歌会”在延安举行。在这次强手如林的歌会上,他获得了优秀民歌手奖。同年,在中日合拍的电视片《黄河》中,他手扶木犁唱道:“桃花红来杏花香,一料落地万石粮。娃娃哭泣是要娘,土地哭泣是要粮……”
    在西部音乐风光片《陕北民歌集锦》中,他唱道:“哥哥走来妹妹照,眼泪滴在大门道。山又高来路又远,照不见哥哥照山山尧。百灵子过河沉不了底,忘了娘老子忘不了你。有朝一日再见面,知心的话儿要拉遍……”
    在电视片《中国人》中,他唱道:“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见面面容易拉话难。一个在山上一个在沟,拉不上话儿就招一招手……”
    在中国摇滚《好大的风》中,他唱了《劝酒歌》。
    在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中,他以剧中人的身份唱了《转九曲来到双水村》等陕北民歌。
    ……几十年来,贺玉堂先后为40余部电影电视片配唱了几十首(次)陕北民歌,可谓歌震九州!这在民歌史上也是罕见的。
 

五、山丹丹开花背崖崖红
 跟死还是陕北人

 

    蓝色的大海从下榻的宾馆窗户上就能看到。
    1989年9月,首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在海滨城市大连举行。贺玉堂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艺术节。他的民歌演唱获得“突出贡献”,并获得“争奇斗妍、独具风采”锦旗一面。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钟敬文先生给他题的词是:“民间艺术是民族艺术的根源”。著名诗人马萧萧的题诗是:“口里唱不完的信天游,手里的花样儿剪不断头。”
    海是博大宽广的,它永远骚动着,翻卷着一排排雪白的浪花,冲击着海岸……
    高原也是博大的,它宽宏、静默,蕴积着一种内在的巨大潜力……
    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黄河船夫曲》,尽管他的声音在大海面前显得那么微弱、渺小,但在眼前,俨然出现了那条奔涌的黄河——永远流淌着不死的生命的巨流黄河,穿过西北苍茫的高原厚土,朝海奔涌而来……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
    几十几道弯里有几十几条船
    几十几条船上有几十几根杆
    几十几个梢公哟把船搬……

 

相关内容
安塞,中国艺术之乡 安塞民间美术人文环境论 搂兜
安塞县和安塞人的光荣与骄傲 民俗与民间艺术 安塞胜可游
安塞农民画 东方毕加索之作 陕北剪纸艺术新探 安塞秧歌
安塞民间美术印象 历史的积淀,民族文化的凝聚 高原吹手
滚滚黄土煽情的安塞腰鼓图片 安塞人窑洞  蛇盘兔
陕北行,八十年代西行漫记 安塞女人像首歌    安塞民间泥塑
陕北行,九十年代西行漫记(1) 民俗与民间艺术    针扎
论安塞民间绘画艺术 扳旱船   古塞芦子关
黄土地艺术 蛋壳镶嵌画 坐帐花 
民间美术辅导者断想 安塞炕围画  布老虎
安塞民间绘画的风格 陕北行,九十年代西行漫记(2)  

Copyright © 2004 mgya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马国玉剪纸艺术创作室 2004
陕西省延安市马国玉民间剪纸艺术创作室: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工会四楼腾达公司
电话:0911-2937397 手机:13991783976 Email: ydm2686@mgyart.com  邮政编码:7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