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出天巧 美韵源古朴 |
|||
糊画画 鬼怕怕 “糊画画,鬼怕怕”。这是老大娘们画画时常说的口头语。 每办创作班,首先用五六天的时间起草图。老大娘们在纸上随意“糊画”,画什么都行,有些作者一天画几张,有时草图不成功,原因是民间艺人对于绘画已形成自己的规范。如何突破规范,创作有个住的作品,需要辅导老师的认真引导,并给出一些点子,一但突破规范,“糊画”就画成功了。 |
|||
|
|
||
薛玉芹 《牛头》 |
曹佃祥 《吹手》 |
||
薛玉芹创作的《牛头》以局部特写的方法,只表现了三个牛头,首先打破了民间“全景式”的构图办法,色彩用黑红黄穿插运用,也打破了刺绣配色的模式,块线结合,纹饰有趣,产生了一种威严而神秘的感觉,突破了规范。创作了有艺术震摄力的作品。在全国农民书画大赛中获一等奖。 曹佃祥画《吹手》仍以局部特写地构图方法打破了规范。画面描绘了一个身披老羊皮祆,头扎白羊肚手巾的陕北老汉和一个头戴篮帽,身穿褐色棉祆的后生,吹着欢快的唢呐,唢呐上系着红绸上下飘舞,衣服上装饰着云勾、飞龙、鸟儿、鱼儿、老虎、蝎子、花草等,像是随着高吭的唢呐声在跳跃,在舞动,表现出了高原人的欢乐情绪和乡风民俗。 创作班的作者们都说这幅画画的好,曹佃样谦虚地说:“我瞎画呢,‘糊画画,鬼怕怕吆”。
扬长避短 |
|||
|
|
||
张凤兰 《毛猴骑狮子》 | 张凤兰 《下山虎》 | ||
|
|
||
白凤兰 《毛野人》 | 白凤兰 《六畜兴旺》 | ||
白凤兰剪纸粗犷、古朴、大气,带有很强的汉画像石特点。握了一辈子剪刀的手,突然改变握铅笔,自然不习惯,画起稿来很慢,改用剪刀后,如鱼得水,她们艺术特点一下发挥出来,工效也大大提高。她是把画面需要的人物,动物等造型分开剪出,然后摆在纸上进行构图,摹出大轮廓,再用铅笔勾点装饰,打破剪纸造型。她的代表作《六畜兴旺》、《毛野人》、《造地雷》等都是这样画出来的。 剪纸是安塞民间绘画的造型基础,她粗犷简练,原生味极强,能直接反映出作者们的个性特点。老大娘们可以用剪纸把握住绘画的整体效果和节奏感。 |
|||
|
|
||
高金爱 《骑驴婆姨》 | 常振芳 《鹿鹤虎》 | ||
强化艺术表现力 高金爱画《毛猴逗狮子》用线用的很好,就是简单了点。辅导老师引导她强化线的表现力,使画面更具有艺术性。常振芳画的《虎和鹿》、《闹春》线组织的很好,与高金爱的用线 方法不一样,喜欢用短线,由于线用的还不到位,辅导老师让地在画面上再增加短线,组成韵律感,增强了绘画效果,加强了个性特点。张芝兰的剪纸多用抽象纹饰表现,她画《毛猴抽烟》时,在内部表现上强化她多用抽象纹饰装饰,表现出了神秘色彩。 老大娘们画单个造型很有办法。她们在家画的炕围画,灶围画基本上都是单个形象。一只鸡,一个娃娃,一个老虎等等。她们在这单纯的造型中,自我表现,个性发挥,把世界万物随意的表现进去,以寄托自己对生活,对生命的赞赏。要说艺术震慑力强的,有安塞地域特点的绘画,就是这些作品。如果没有很深的艺术功力,是很难成功的。 |
|||
|
|
||
曹佃祥 《大公鸡》 |
高金爱 《伏虎》 |
||
艺术要有震慑力,要有情趣
老大娘们画画,要求画面要有情趣,有意思,要有震慑力。“高金爱画的《伏虎》,老汉眼睛睁的圆圆的,胡子翘起,凶狠狠的。老虎 眼睛睁的大大的,让人看了能抖起精 神”。“曹佃祥画的《大公鸡》常振芳画的《老虎》薛玉芹画的《牛头》都让人长精神。”这是老大娘们在评价她们地画时所作的评价。白凤兰手法朴实,画出的《六畜兴旺》很有陕北人的气质。曹佃祥画画注重精神表现,讲究生活情趣,群鸡在追逐,牛驴在奔跑,人和动物的眼睛都画的明格睁睁的,娃娃画的丑亲丑亲的,谁见了谁爱。 |
|||
|
|
||
常振芳 《虎群》 |
张芝兰 《鹭鸶》 |
||
表现心中的世界
老大娘们有自己的审美标准,“画怪样了才好看。太似像了没意思”,“画花画花就是要画的花花的”。民间美术的创作观念,一开始就在创造心目中的世界里,也就奠定了安塞民间绘画的基本特点。安塞民间绘画的初期,老大娘们在动物身上画花,井借助刺绣中的麦现手法,创造了与其它画乡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几位高水平的老大娘,并不完全按程式作画。曹佃祥画《大公鸡》没有画花,而是用较大的锯齿纹来表现具象的鸡毛,似又不似,恰到好处,用意象的手法表现了客观事物。张芝兰的《鹭鸶》张凤兰画《下山虎》,常振芳画《牛群》都是采取各种抽象纹饰表现要画的形象,出现了有趣的意境。高金爱在纸上画了一幅《猴骑鹿》,她用一支笔,反复在纸上赋红、黄色,有时给色彩加点黑,具象与意象交叉运用,绘画味极强,像洞窟壁画。她说她在家就过样画过炕围画。常振芳画的《驴下坡》《春 耕》等作品, 在正常的生活场景中,突然增加了几只猴子,马上把人的思维带进了神话般的世界。薛玉芹发现她村前的毛头柳树,一到冬天,远远看去树桩子都像伸长了脖子的牛卧在地上。在创作中她把自己看到的童话世界画了出来,画出了心目中的世界。 李秀芳是中年作者代表,她 既受民间艺术的熏陶,又受现代 文化的影响,她用画动物的办法 画山画人,把带有具象的造型, 用抽象的纹饰装扮,画出了《歇》、《猪头山》等。 |
|||
|
|
||
李秀芳 《小河边》 | 孙佃珍 《剥玉米》 | ||
画“花”容易配色难
老大娘们画画时没有设计色彩小稿的习惯,而是根据自己对色形的感受,大体定好几种颜色,先画底色,再从局部依次完成。老大娘们上色都很有经验,这是她们在长期绣花配色中实践出来的。老大娘们认为赋彩比起画草图来要难些。妇女们常说“画‘花’容易配色难”。 一幅精心画出的”花”成败就看上色了。老大娘们上色,大多以“花”为好,所以把画画叫做“画花花”,画花了就好看。 农村妇女们总结了不少配色方法。如:撒粉红,收真红;撒洋兰,收深兰;撒黄绿,收黑绿等等。红见紫,直爱死;黄见紫,恶心死;红见兰,狗都嫌。红绿相随,相互照应。红显大,绿丑差,不如两个黑老鸦。一是同类色相互运用,让人直爱死。二是用比色用时要有分寸,用的不好,让狗都嫌。三是绿色不能多用,用多了就丑差俗气。这和专业美术用色理论比较接近。
在深入老大娘家作调查时发现,她们在家作画和创作班上作画完全是两回事。在曹佃祥家,曹佃祥画了只兰色的大公鸡贴在墙上。《公鸡》是用兰水染成,鸡冠子用浅红画出,显得画面提大气。我问曹佃祥:
在青年作者孙佃珍家看到一幅《艾虎》,画面用黑、红、黄三色染成,虽画幅不大,但神奇而醒目。问她为什么要这样用色,她说,“这里就这么几种颜色,就这些颜色,把画打扮花也好看。” (陈山桥 撰文) |
|||
相关内容 | |||
安塞,中国艺术之乡 | 安塞民间美术人文环境论 | 搂兜 | |
安塞县和安塞人的光荣与骄傲 | 民俗与民间艺术 | 安塞胜可游 | |
安塞农民画 东方毕加索之作 | 陕北剪纸艺术新探 | 安塞秧歌 | |
安塞民间美术印象 | 历史的积淀,民族文化的凝聚 | 高原吹手 | |
滚滚黄土煽情的安塞腰鼓图片 | 安塞人窑洞 | 蛇盘兔 | |
信天游的旋律吸引人的想象力 | 安塞女人像首歌 | 安塞民间泥塑 | |
陕北行,八十年代西行漫记 | 民俗与民间艺术 | 针扎 | |
陕北行,九十年代西行漫记(1) | 扳旱船 | 古塞芦子关 | |
论安塞民间绘画艺术 | 蛋壳镶嵌画 | 坐帐花 | |
民间美术辅导者断想 | 安塞炕围画 | 布老虎 | |
安塞民间绘画的风格 |
Copyright © 2004 mgya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马国玉剪纸艺术创作室 2004
陕西省延安市马国玉民间剪纸艺术创作室: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工会四楼腾达公司
电话:0911-2937397 手机:13991783976 Email:
ydm2686@mgyart.com 邮政编码:7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