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安塞腰鼓探秘》

三暮



目录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古凉州的胡人和凉州腰鼓的兴起
㈠、武功军威建凉州
㈡、历史上凉州曾是多民族长期杂居之地
㈢、吕光与凉州腰鼓的兴起
㈣、凉州腰鼓的政治地理地位
㈤、结论:凉州腰鼓与西域乐舞一脉相承
第二章 龟兹人东进内地中原的过程
㈠、龟兹王绛宾的入觐和龟兹县的建立
㈡、河西龟兹人南迁蜀地和北归秦凉
㈢、迁入关中,与羌人杂居的龟兹移民
㈣、白居易家族的迁徙与龟兹移民的东进
㈤、结论
第三章 聚居、错居、杂处与龟兹乐舞
㈠、甘肃省的秧歌腰鼓舞蹈
㈡、四川省的秧歌腰鼓舞蹈
㈢、山西省的晋北、晋中秧歌鼓舞和晋南花鼓
㈣、河南省的秧歌腰鼓舞蹈及沿淮花鼓灯
㈤、陕西省的秧歌鼓舞
㈥、龟兹乐舞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第四章 上郡龟兹县地理位置判断
㈠、令人眼花撩乱、众说纷纭的龟兹县考证
㈡、上郡治所、龟兹县、龟兹人的南迁
㈢、汉代上郡龟兹县的判定
第五章 聚居、错居、杂处与图腾祭祀
㈠、为什么说腰鼓是上郡属国都尉治龟兹移民的图腾呢?
㈡、龟兹人敬奉腰鼓,把它作为自己的共同祖先和保护神,并以之为本民族龟兹人的标记。为什么要以腰鼓为图腾呢?
㈢、腰鼓型图腾的建造年代与建筑风格
第六章 聚居、错居、杂处与安塞腰鼓
㈠、陕北腰鼓舞简论
㈡、古代石窟艺术的腰鼓乐器和腰鼓舞见证
㈢、安塞县腰鼓文物分布及古今特点
㈣、安塞腰鼓就是具有军事意义的陕北腰鼓
㈤、古老的安塞秧歌特点
㈥、历代腰鼓图腾的延续和发展
第七章 腰鼓与佛教
㈠、腰鼓舞蹈与佛教相得益彰
㈡、佛教飞天是腰鼓舞蹈的源泉
㈢、从佛教裸体壁画到赤膊打腰鼓
第八章 腰鼓与军事
㈠、地理位置决定了陕北腰鼓必定是与战斗相关联
㈡、战争催生了鼓的诞生
㈢、朝代不断更迭是鼓舞与战斗相联系的外部环境
㈣、国策管理制度使得腰鼓舞具有军旅色彩
㈤、鼓皮制作从羊皮到牛皮的演变使鼓舞回归生活娱乐
第九章 龟兹乐工与腰鼓装束
㈠、白翟白狄尚白俗
㈡、现代秧歌腰鼓舞蹈者服饰的渊源
第十章 腰鼓传播的时间段、方向、分布轨迹
㈠、腰鼓发展的早期阶段
㈡、腰鼓舞发展的兴起阶段
㈢、腰鼓舞大发展的辉煌时期
㈣、试分析凉州腰鼓产生后向陕北传播的轨迹
第十一章 陕北腰鼓板块说
㈠、安塞出土古生物化石说明了什么
㈡、黄土高原形成前被特提斯海覆盖
㈢、大陆板块漂移的动力源自地球自转
㈣、古气候的变化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㈤、未来大陆板块的变迁
㈥、本章小结
后记

序言

   腰鼓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古代曾经有过一段神秘、宋代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它被人们用来当作图腾、崇拜的偶像、祭祀的工具;也被用来作为音乐舞蹈的打击乐器;还被人们用在军事上作为战胜敌人、欢庆胜利的武器;更被人们看成鼓舞斗志、激励奋进的精神象征。我们今天打出以安塞腰鼓为代表的陕北腰鼓特有的那么一股子“鼓手摇头摆肩有能劲儿,踢腿有蛮劲儿,转身有猛劲儿,跳跃有虎劲儿,全身使不完的牛劲。”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陕北腰鼓的那种鼓舞斗志、激励奋进的精神对于继续发扬延安精神有着特殊的意义。
   鼓声给人以震撼的感受,源自于类人猿大猩猩双掌拍击胸部发出的砰砰声,这种砰砰声启迪了早期人类对鼓的发明使用,这种本能的活动产生了原始的鼓,陕北的腰鼓就是原始人类对这种行为的进化遗留。陕北腰鼓不仅听到浑厚刚劲的鼓声音,更是一种陕北汉子们借打击腰鼓,舞动身躯,炫耀自己的威势力量,展示阳刚之气,挑逗鄙视对方,在精神上压倒对方,这些都无不与人的本能有关、与战斗有关。陕北是古代战争频发之地,仅安塞就有无数遍地寨堡,烽火台,驿站与战争有关的遗迹遗址。
   据考证,腰鼓源于古代印度细腰鼓,随着佛教文化传播到西域,演变为羯鼓、腰鼓。龟兹(qiū cí)人内迁中原的过程像一条漫漫悠长的历史飘带,一头连接着龟兹国,另一头系着西汉陕北龟兹县,把乐舞传播到长安,把腰鼓带入陕北。以宫廷乐舞为主的文化圈辐射中原,融入当地民俗和鼓文化,演变为各种不同风格的社火、秧歌和鼓舞:晋中威风锣鼓、甘肃兰州太平鼓舞、关中锣鼓、全国各地及晋南花鼓和陕北腰鼓。仅陕北腰鼓因地域、民风不同,就衍生为数种不同风格的鼓文化,洛川的蹩鼓、黄陵的抬鼓、志丹的扇鼓、黄龙的猪鼓、宜川的胸鼓、横山的腰鼓、靖边的踢鼓、榆林市榆阳区安乃乡的小腰鼓、安塞腰鼓等。
   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人类迫于生存而进行“长征”的创举。两次发生在汉代,当时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氏族和民族关系紧张,在汉武帝到汉和帝的威严持续打击下,南、北匈奴发生分裂,北匈奴长途跋涉向西,败走到欧洲;受汉朝中华文明灿烂的古代文化影响和佛教西学东渐扩张的驱使,龟兹人公元前一世纪开始了东进中原内地的伟大征程,断断续续,持续了千余年的民族大迁移。还有一次发生在现代20世纪30年代,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反对国民党政府的第五次围剿中失利,被迫向西进行了万里长征,实行战略大转移。每一次“长征”的结果都给中国历史带来了新的转机和文明,推动了当时社会向前发展。
   龟兹人之所以能东进中原内地,得益于“地理大发现”。人类有过两次震惊全球的地理探索活动,一次在世界,人们认为地球是圆形球体,15世纪哥伦布环球航海,发现美洲“新大陆”,证实了这个假想。另一次在中国,张骞受武帝之命,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前139)“寻源使”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汉朝的势力范围抵达葱岭东西,才使得龟兹国与汉建立了联系。
   公元384年,前秦王苻坚命大将吕光西征龟兹,吕光灭龟兹后,被龟兹国瑰丽的文化艺术所倾倒,翌年,在班师东归时带回大批龟兹乐舞艺术及大批乐舞伎,从此龟兹所代表的西域音乐舞蹈融入腰鼓之中,成为现在陕北腰鼓舞的滥觞(làn shānɡ)。陕北腰鼓的舞蹈极具胡舞的旋转、腾跃、佛教的飞天舞姿,陕北正月里秧歌腰鼓队沿门子给群众拜年的时候,拜谒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佛教法会上、陕北庙会上都有腰鼓助兴表演,表明了陕北腰鼓是宗教活动的一部分,在内容上陕北腰鼓与宗教活动吻合。
   在分析腰鼓舞的方法上可以看出,陕北腰鼓传播时间和传播方向显示出二元特性。时间上以南北朝和宋朝作为两个分水岭,把陕北腰鼓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前后三个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西汉至南北朝为陕北腰鼓发展的早期阶段,受北方匈奴、鲜卑族等游牧民族侵扰,陕北腰鼓从上郡龟兹县向南发展,这一时期陕北腰鼓还没有完整的音乐舞蹈程式,它只是在战争中传递信号、鼓舞士气、欢庆胜利来简单使用,作为迷信祭品、祈神法事活动、宗教信仰的崇拜物等使用,龟兹人以腰鼓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把腰鼓奉为祖先神和保护神。腰鼓崇拜就是龟兹人的原始宗教,它对属国都尉治下的臣民伦理道德的形成,本民族观念的统一,在陕北新的艰苦环境下生存,传播从天竺(古印度)带来的佛教、音乐、舞蹈起着积极作用。南北朝至宋朝,陕北腰鼓舞蹈逐渐兴起、发展、成熟,佛教和龟兹乐舞南北朝时传入中原,正好与陕北腰鼓开始兴起在时间上吻合,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北魏人们在陕北安塞石壁上挖洞凿窟,建起了胡人秧歌、腰鼓舞蹈群雕石像和佛像,这个阶段龟兹乐舞从宫廷走入民间,腰鼓以傩舞的方式在陕北崭露头角,舞蹈群雕像的重大发现为我们找到了揭开陕北腰鼓之谜的一把钥匙。宋金时期腰鼓舞蹈从西域(凉州)开始向陕西由点到点的传播,由点到面的发展,在社火、秧歌的带引下,陕北腰鼓注入了西域活泼、热烈、彪悍的胡舞风格,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由于地域和民风的差异,秧歌腰鼓由北向南、由西向东演变为不同的风格,在有龟兹人定居、活动的地方都有秧歌鼓舞兴旺的场面,均显示陕北及各地民间鼓舞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域特点。为探索陕北腰鼓舞蹈的来龙去脉,它把我们带入了遥远、荒凉、神秘的西域,循着龟兹人东进的脚印,使我们开始揭开了一个消失民族的面纱。
   龟兹乐舞的东渐过程中演绎了无穷的神奇画卷,榆林窟壁画中的《西方净土变》和《观无量寿佛经变》所描绘的天国世界、楼台亭阁、再现了唐代高超的艺术技巧,腰鼓的飞天舞姿再现了唐代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幻化在漂渺虚无的佛国世界里。这两幅大型壁画临摹品,作为敦煌壁画的代表作,现陈列于人民大会堂甘肃厅。宋代,许多诗人用优美华丽的词句描绘了龟兹人聚居的凉州壮观的腰鼓场面。陕北早期红军和根据地的开创者之一谢子长,曾经使用腰鼓和其他简陋武器攻打延安以北军事重镇安定城,解救出革命战友和贫苦百姓。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人民群众抬着猪羊和庆匾,舞动胜利腰鼓,向毛主席、朱总司令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队伍表达欢庆胜利、庆祝解放的心情。新中国成立后,安塞腰鼓走向全国,迈向世界舞台。
   今天全国各地的腰鼓队接过安塞腰鼓精神这面大旗,弘扬腰鼓文化传统,增强参予者的健康体魄,用安塞腰鼓所代表的延安精神继续鼓舞斗志、奋进向前、激励全国人民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都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本文根据前人提出的许多高屋建瓴的洞见,鞭辟入里的分析,富有启迪的预示前提下,如果仅仅是摘引和重复那些思想精粹语句,这本书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如果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民间文化、自然科学方面又提出了新的假说和结论,也是在陕北腰鼓这方面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有益的探索,大家越是在议论、讨论中越是无限地接近问题的实质。本书的题目就是探秘,难免有探错的地方,如果能引起读者共鸣和兴趣,甚至是“骚动”,也就达到目的了。
------笔者,2012年8月
 
本书预计2015年3月份出版印刷,全书约23万字,书中配有大量图片,作者从人文、地理、天文各个角度阐述了腰鼓的来龙去脉以及众所不知的秘密,本书由三秦出版社出版。
 
相关内容
安塞,中国艺术之乡 安塞民间绘画的风格 安塞秧歌
安塞县和安塞人的光荣与骄傲 安塞民间美术人文环境论 高原吹手
安塞农民画 东方毕加索之作 民俗与民间艺术 安塞民间泥塑
安塞民间美术印象 陕北剪纸艺术新探 安塞人窑洞
滚滚黄土煽情的安塞腰鼓图片 历史的积淀,民族文化的凝聚 搂兜
信天游的旋律吸引人的想象力 安塞女人像首歌    安塞胜可游
陕北行,八十年代西行漫记 民俗与民间艺术    针扎
陕北行,九十年代西行漫记(1) 扳旱船        蛇盘兔  古塞芦子关
论安塞民间绘画艺术 蛋壳镶嵌画  坐帐花 
黄土地艺术 安塞炕围画  布老虎
民间美术辅导者断想    

 


Copyright © 2004 ansaiar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安塞民间艺术 2004

Email: ydm2686@ansaiart.cn